身份:吧成员 积分:153 注册:2010-3-16
|
|
|
公棚鸽病死四千羽续:聘请专家挽救幸存鸽
张家口千羽千翔公棚六千多羽赛鸽在两次0公里训放后出现大批量死亡,死亡数达到4000多羽,仅存活1300多羽,因疫病未得到控制,只能退还参赛费。新闻报道之后,引起了全国鸽友的关注,许多热心鸽友积极献策,帮助公棚渡过难关。千羽千翔也积极采取了相应措施,密切观察幸存赛鸽,极力挽救。同时,在9月15日还邀请了国内知名专家刘月焕博士带领团队前来指导治疗。
相关报道:公棚赛鸽染病死亡四千羽 退还全部参赛费(图) 以下是公棚的相关报道:
千羽千翔聘请国内知名专家指导治疗
尊敬的广大鸽友:
千羽千翔自9月10日赛鸽感染病毒,造成赛鸽大量死亡导致比赛无法正常进行,经张家口市信鸽协会商议终止千羽千翔公棚2015年比赛,对此,我们深感抱歉!
发布终止比赛以来,我们得到各级领导的关心和重视,还有全国鸽友的广泛关注,其中多位热心鸽友及鸽界名人提供了宝贵意见及治疗方法,并寄来有关治疗药品,我公棚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密切观察幸存赛鸽,极力挽救。同时,在9月15日我们邀请北京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疾病研究中心刘月焕博士带领团队前来实地考察进行病理检测,通过解剖将死亡赛鸽送往研究中心进行细致的病理分析,同时,我公棚也在积极寻找治疗药物。
在此,我们向自此次事件以来关心和帮助千羽千翔公棚的各级领导及鸽界鸽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通过此次事故,给广大参赛鸽友造成很大损失,公棚工作人员心情无比沉痛,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广大鸽友,我们今后一定注意提高防范措施,坚决杜绝并吸取教训。
公棚全体工作人员向广大参赛鸽友表示诚挚的歉意!
张家口千羽千翔公棚
刘月焕博士简介
刘月焕,男,汉族,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人,1969年出生,博士,研究员,禽病专家,主要从事禽流感、螺旋杆菌、弓形体等病的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治技术的研究,多项科研成果和研究项目获奖。
刘月焕,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疾病研究室主任、北京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北京畜牧兽医学会小动物分会理事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常务理事、北京市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专家组成员、北京市奥运期间风险评估专家组成员。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市级人选,北京市科技新星。研究方向为重大动物疫病、几种人畜共患病和肿瘤性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技术,分别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和北京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科技成果一等奖各1项。据有关资料显示,刘月焕主持或者参加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2项,发表论文10篇,在国内或者国际会议上进行学术报告12次。
2003年SARS暴发和流行期间,刘月焕受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的派遣,数次与卫生部等部门的专家一起从事SARS的防控工作,在中国科协青年科学家论坛第74次活动做“SARS病原、发病机理、动物模型建立与疫苗”的专题报告,为SARS病人病原学的诊断提出了新的思路,报告内容受到中国科协的领导、卫生部专家和临床医生的好评。
2004年初高致病性禽流感暴发后,作为卫生部、农业部和北京市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的专家组成员通过不同的方式和途径参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控工作,包括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预案的制定、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知识的普及、诊断试剂的提供和主持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应急项目等。
2004-2006年期间,作为专家参与北京市农业局、中国科协、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卫生部、农业部、中国信鸽协会等组织的各类与动物疫病防控内容相关的会议,针对会议内容,提出相应的建议。 据有关资料显示,刘月焕一直坚持为北京郊区及周边的养殖场进行技术咨询服务,通过讲课、现场指导和远程教育体系等方式培训养殖人员和基层兽医工作人员,联合培养1名博士、3名硕士研究生。
取得的科研成果为:
1.在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首次系统研究了鸽子对鸡、鸭、鹅、孔雀和虎源的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毒株的易感性,证实鸽子对供试毒株不易感。成果为北京市科学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提供了决策依据,并为国家体育总局、中国信鸽协会参加国际赛事提供了科学依据;
2.研制成功禽流感H5亚型HI液态稳定抗原,抗原易于运输、保存、使用方便,与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禽流感H5亚型HI抗原相比具有物理性状稳定和色泽一致的特点。建立起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禽流感HI液态稳定抗原生产工艺。产品已经通过农业部兽药审评委员会的复审,有望行政审批后获得新兽药证书。产品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使用,2004年-2005年,测定了7000多份人血清样本,为了解人间禽流感疫情的本底情况奠定了试剂基础;
3.作为合作单位负责人,研制成功“荧光RT-PCR快速检测高致病力禽流感病毒H5亚型”技术(北京出入境检疫检验局主持);
4.研制成功的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减蛋综合症-禽脑脊髓炎四联油佐剂灭活疫苗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第2);
5.H5N1-H9N2亚型二价禽流感油佐剂灭活疫苗的研究获第七届北京青年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第1)。
|
|
|
|